結核病 (Tuberculosis) 一直是台灣重要的公衛議題,隨著公共衛生的進步,TB 數量越來越少,取而代之的是 非結核分支桿菌 (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, NTM) 崛起。

那麼 TB 與 NTM 的差異是什麼 ??? 隱約想起感染科老師曾強調 TB 與 NTM 的治療方法大相逕庭,所以他們的差異應該很重要吧!

然後今年 COVID-19 的事情更讓我重新思考「傳染途徑」的重要性,個人心得是:要區分 TB 與 NTM,臨床症狀差異不大,影像學差異不大,但「傳染途徑」差很多,傳染途徑影響到發生率。確診後兩者的「治療藥物」也差蠻多的。總結【症狀】【診斷條件】【影像】有少許差異,而【傳染途徑】和【治療藥物】大不相同。

 

1. 假設 Hypothesis

咳嗽超過 3 周,病灶出現在上肺葉,從 CXR、CT 可看到 cavity、military TB,有接觸史或肺外結核,要考慮 TB。

沒有接觸史或肺外結核,(但影像學症狀與 TB 非常類似),可以考慮 NTM。

【TB v.s. NTM】

TB vs NTM.jpg

2. 實驗室檢查 Laboratory test

取樣 Specimens:早晨的痰液,分成三天,取三管。

PPD test (+) → 可能是 TB / NTM / BCG vaccine。(現在少做)

痰液鏡檢 (+) → 可能是 TB / NTM → 安排做 NAA (PCR) test。

痰液培養 (+) → (大約1-2個月) → 可能是 TB / NTM,做藥物敏感性測試。

抽血檢查 IGRA test (+) → 可能是 TB,不會受到 NTM / BCG vaccine干擾檢查結果。但無法鑑別病人是 latent 還是 onset。

Laboratory test.jpg

3. 治療 Treatment

NTM 走類似於一般細菌的治療。

TB 先進行一線 INH+RMP 治療,不行再走二線治療。

TB Prevention: BCG vaccination

TB 1st line:

INH(isoniazid) + RMP(rifampin)

EMB(ethambutol)

PZA(pyrazinamide)

Streptomycin

Multiple-drug regiments

Prolonged treatment: a minimum of 6-9 months

Prevent development of drug-resistant strains

 

TB 2nd line:

Aminoglycoside(kanamycin, amikacin, capreomycin)

Fluroquinolones

Thionamide

Cucloserine

Terizidone

 

4. 預後 Prognosis

TB 進行 6-9 個月的治療後都能改善。

 

 

參考資料

1. Harrison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, 20th edition. (2018).

2. 陳佩君。非結核分枝桿菌NTM。防癆雜誌2013年夏季號。https://www.tb.org.tw/uploads/102_s/05.pdf. 2020/04/30.

3. 竇慧琴、王作萍。膿瘍分枝桿菌:實驗室的鑑定與臨床診斷。社團法人台灣醫事檢驗學會,學會刊物,醫檢雜誌。http://www.labmed.org.tw/bjournal04.asp?IsAno=2&IsBno=50&IsCno=175&IsDno=492. 2020/04/30.

4. B.A. Kendall. (2011). Distinguishing Tuberculosis from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Lung Disease, Oregon, USA. Emerg Infect Dis, 2011 Mar; 17(3): 506–509.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INF Chest Microbiology
    全站熱搜

    Do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